小时候,父母把你高高举过头顶,耐心回答你问不完的“为什么”,给你讲解不会做的难题……在你眼中,他们无所不能,是那么的了不起。现在的你,成家立业,工作中独当一面了,他们却变得唠唠叨叨、爱掉眼泪或是敏感、暴躁,他们摆弄不好智能手机,不会玩微信,对电视、电台里的广告深信不疑,追赶不上社会变化的脚步。
你在酒桌上觥筹交错,你和朋友纵情山水,甚至你就坐在他们身边却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,独独忽视了他们渴盼你的眼神、想对你说出的话。我们都说要尊老、爱老、敬老,可你真的做到位了吗?今日起,本报推出重阳节系列报道,带你走入老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,真正了解父母的需求、苦恼和情感。
本报记者 郭娜
时光丰盈了我们的人生,同时也催老了父母的容颜。你不曾意识到他们已经一天天老去,记性越来越不好,一件事要反复和你唠叨几遍,也忘了在你儿时,是谁回答你的十万个为什么,陪你慢慢长大。在感叹“光阴似箭”的同时,你有没有想过,在那些溜走的时光里,自己陪伴父母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!
黏着儿女的“老小孩儿”
“来吧来吧,带着孩子来,多住两天……”末了,电话又传来小声的嘟囔:“你现在是看我一眼就少一眼了……”国庆节前,休假的苏女士给在哈尔滨的父母打电话唠唠家常,让他们多注意身体,没想到,母亲强烈要她带着孩子回去住几天,尤其说到最后一句时透着委屈和凄凉。
“听到这句话时心好像抽了一下,特别心疼。”挂上电话,苏女士马上上网订票,收拾行李,第二天就带着孩子赶到家中,看着孩子逗得80多岁的老人咯咯笑个不停,这样天伦之乐的场景,再想起母亲说的“看一眼少一眼”,苏女士眼眶一红,心里暗下决心,再频繁的电话也不如见面,以后多陪陪他们,将来不留遗憾。
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田女士并没有像往常一样,一家三口自驾出门游玩,而是几乎每天都陪着父母下棋、打牌,一起吃饭聊天。看着老爸开心又满足地说“简直就是吃喝玩乐的假期”时,她感觉这个假期过得也很充实。“即使我每天都来,和父母家离得也很近,但每次说要回家,老爸的眼神就不对了,欲言又止的,我知道他想让我住下。”田女士感觉,父母上了70岁之后,对儿女的依赖越来越大,“就像是我们小时候依赖父母一样,希望父母多陪着我们,现在老了的他们亦是如此,老小孩嘛!”
老人孤独的背影让人心酸
在我们身边,还有这么一群老人,他们没有伴侣的陪伴,孩子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也不在身边。漫漫长日,一人独自承受孤独,他们就是独居老人。前几天,60多岁的周女士跟朋友吐露一件事,听了让人唏嘘。小区突然停电,第二天才能恢复,晚上少了电视的热闹声,她一个人趴在阳台的窗户上,外面灯火通明、车水马龙,回过头来看,自己家里漆黑一片。那个时候,周女士很想给儿子打个电话,希望孩子能回来陪陪自己,可琢磨好久,还是迟迟没有按下按键,就孤零零看了几个小时的夜景,直至夜深。
多年来,在天洋新城社区居委会工作18年的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周慧霞见多了社区老人的喜怒哀乐。“有的老人拎着一袋子菜,我就知道她闺女要来了,一问他们就眉开眼笑的,聊不了两句就赶紧回家做饭去;也有跟我们掉眼泪的,过年过节的孩子不回来,老人一个劲儿地抹眼泪,看着心酸。”周慧霞说:“很多老人跟我们特别亲,有啥心里话也跟我们说,有的老人经常来居委会跟我们聊天,跟孩子不好开口的话也跟我们说。”在她看来,老人其实是特别需要情感倾诉,老人们都盼着家里热闹,儿孙绕膝,和孩子们拉拉家常,可以说是老人们最大的心愿。
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吧
“有时候,子女给父母雇个保姆,自己却甩手掌柜似的心安理得不露面,感觉上是雇人把父母伺候好了,殊不知有的老人很不喜欢家里有陌生人存在,他们最需要的是儿女在身边。”田女士说,年轻时候大家都忙于事业、照顾孩子,而父母知道你忙,也不想打扰你,甚至生病了也不想告诉你。想念你时,拿起手机和你聊天也要挑好时候。因为你太忙了,忙着陪老板、陪客户、陪朋友、陪孩子,就是没有时间陪父母。
“现在老人的问题很少是经济问题,多是情感缺失的问题。一旦老人们的情感得不到满足,他们会渐渐出现焦虑、恐慌,久而久之变得抑郁,身体各项机能也逐渐衰退,出现各种疾病也就不稀奇了。”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、北师大特约心理专家丁书新了解不少老人心理咨询的案例,对此她深有感触。丁书新特别提到了独居老人,“老人独居生活,孤独感倍增,有的独居老人总是安静窝在家,不敢去公园、医院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更不想‘麻烦’整天忙碌的子女。独居老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承受着比普通老年人更为沉重的负担,他们需要儿女更多地关心和陪伴。”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很多人明白这句话是来形容不能孝顺的遗憾。所以,珍惜当下,从陪伴开始吧。对父母来说,陪伴是最贴心的温暖,是最长情的告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