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?马斯洛在1943年在《人类激励理论》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。但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,直接影响人们形成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最重要环节应属陪伴。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存在陪伴,年少时是父母陪伴我们,这种陪伴给予和承载的是期盼、希望。成人时是另一半来陪伴我们,这种陪伴是相互依赖、相互作用。晚年时是后辈的陪伴,这种陪伴是当初的回报和反馈。因此,陪伴在生命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重大意义。
当生命进入老年,失去往日是意气风发,失去往日荣华与熙熙攘攘,失去了陪伴在膝前的儿女,当伴侣最后的离开,剩下的也许只有黄昏的孤单。
这是大多数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根源,也是众多器官病变加重的开始,因此儿女的陪伴至关重要,最不济请选择一种替代方式。
英格兰有一位 Paul Gilbert做了许多治疗工作。他设计了一套叫做自我陪伴的疗法,似乎很有作用。这种疗法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陪伴和自我接纳。
人们花费了太多精力去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争名逐利,而没有给予自身足够的空间和陪伴来寻找内心真正有意义的事物。Paul的疗法帮助人们重新回到正轨,对治疗抑郁和焦虑十分有效